小南山浙南特委旧址——白柯湾景区——廊桥文化园景区——卢梨村
小南山浙南特委旧址
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,即当时红军休息的大房子
卢家父子在浙南特委成立旧址前合影。乐燕摄
革命年代隐蔽的后方小南山,是大山深处仅百余人的小村落。 在泰顺县彭溪镇双源村小南山自然村,有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百年老屋,1936年3月,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就是在这间民居里,讨论成立了浙南特委,也是现今中共温州市委的前身。 如今,这间挂着“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”牌子的民居,其主人是卢成良、卢孔毅这对“卢家父子”。 “地下党员黄明星是我的姑父,一天夜里,他带着红军战士来家里做工作,我爷爷拍着胸脯说‘家里有一口吃的,就不会饿着红军 ’。”卢成良说,从那一天起直到泰顺境内和平解放,卢家的七榴平房,一直是红军在小南山的坚强堡垒。爷爷卢兴努为了掩护红军多次被国民党军抓去,甚至连房子也差点被烧毁。 和平时期,他们守着一段段令人动容的红色往事,传承着作为一名老区党员的红色初心,为革命老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成为新时期小南山上的“父子兵”。
白柯湾景区
白柯湾是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成立旧址,刘英、粟裕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留下了长达14年的革命斗争历史。白柯湾景区由纪念馆、小宫庙、纪念碑、刘英、粟裕办公旧址等几部分组成。2010年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。你可以来纪念馆感受长达14年的烽火革命斗争历史,也可以走古道、吃红军餐体验那段艰苦的岁月痕迹。
白柯湾景区拓展资料
↓
1937年2月5日至7日的泰顺峰文战斗,是红军挺进师在闽浙边与敌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。这次战斗双方投入的兵力较大,红军投入1100多人,敌人有浙保二、三团和八十师1个团共3000多人。红军机动灵活,以少胜多,粉碎了国民党军的“围剿”阴谋。这一战斗的胜利,对振奋浙南革命人民的斗志起了相当大的作用。当时苏联《红星报》曾报导过峰文大战的消息。峰文战斗在浙南党的斗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。
▲董家坪十二盘岭(峰文战斗地址之一)
廊桥文化园
廊桥文化园景区位于廊氡度假区泗溪镇内,是国家AAAA级景区,主要由被誉为“世界最美廊桥”的北涧桥和溪东桥组成,两桥相距仅百米,均为编梁式木拱廊桥,造型古朴,结构精巧,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是中国廊桥的“活化石”。此外,景区内还有一座展示30多座古廊桥等比例模型的廊桥博物馆,一座集文保和非遗体验一体的临水殿非遗体验馆。
卢梨村
卢梨村,位于泰顺县三魁镇,海拔820米,一年四季风光优美,空气纯净,是省3A级景区村。有炉梨塞、瀑布、奇潭、二枯尖云海等自然景观,30多公里古道等丰富资源。1935年冬刘英、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三魁卢梨开设办公场所,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,挺进师在卢梨的10多年时间里,留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办公地点、寨顶战斗旧址、游击基地、秘密交通站、宝生洞等众多革命遗址和红色印迹。
卢梨村拓展资料↓
卢梨村地处泰顺三魁之东,是泰顺海拔较高地区,四面群峰耸立,山峦连绵。四周山地虽高,但里面的田野平旷,村形如盆地。涧水流向四方,为东南西北各邻村溪流之发源地。 村落历经千年,古道幽深,风物众多,古民居星罗棋布,乡风淳朴,四季分明,空气纯净,是三魁省级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。又是革命老区村,刘英、粟裕等红军部队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战争。
▲卢梨村风光
红色文化
卢梨村是革命老区,有着浓厚的“红色文化”。1934年,闽东党组织来卢梨进行秘密活动,到卢梨发展地下党员并建立秘密交通站。当时卢梨的秘密交通站有暗湾、淡竹洋、水坑、柘寮仔、刘湾丘、金婆坟、水井岗、瓦窑岗、下脚湾等。
▲刘英办公旧址 1935年冬,刘英、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到卢梨,以吃住在革命房东家(老东家)这种特殊的革命工作方式在卢梨开辟根据地。挺进师在淡竹洋设立办公场所,开展党组织建设和宣传工作,以“亲引亲,邻带邻”的方式发展党员,发动群众参加革命,支持挺进师作战。
▲军民一家亲(情景再现) 当时的卢梨村可谓满眼青山尽红色,户户老农是东家,10多年时间里,400多人的卢梨村就有100多名共产党员和地下交通员,他们为红军送信、送情报、安排吃住,为我党我军保存有生力量,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▲卢梨1933——1949的地下党及交通员名单 1937年4月下旬,国民党浙保二、三、四团从三面向卢梨包抄上来,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机智灵活,捉迷藏似地与敌人兜圈子,在卢梨及周边各村地下党和交通员的紧密配合下,下战州,转下洪,回卢梨,转了几个圈子后,红军突然挥师向北,冲出包围圈,重返浙西南。 1944年,原闽浙边办事处主任赵传彬(化名洋口)叛变,国民党军把泰东南区领导干部刘宝生的“老东家”抓到淡竹洋严刑拷打,即使他被灌辣椒水、坐老虎凳,受尽折磨也守口如瓶,保守秘密。
▲刘英办公旧址 在此期间,刘宝生等同志躲在山洞(今称宝生洞)里,依靠淡竹洋、水坑、洋尾等卢梨地下党员和老东家们以砍柴、拔猪草为掩护为他们送饭、送信。正是因为卢梨的党员及“老东家”们的无私奉献和冒死救助,刘宝生等同志才得以顽强地坚持斗争。
▲“宝生洞” 解放战争时期,刘宝生、苏延居、黄孔伍、林渊纽等负责泰东南区并恢复了三魁镇卢梨村、水车垟村、夏家山村的工作,并在筱村镇建立交通站,打通了同泰东北区的联系。浙南第三县队第二小队队长黄孔伍、林江流等同志在泰东南区活动并领导卢梨等地游击武装解放下洪、洲边等战斗,直至泰顺全境解放。
▲卢梨革命历史展览馆
|